中国央行宣布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方案,旨在提振国内经济并稳定金融市场。这一举措迅速蔓延至国际市场,尤其是美股市场。
中国国新办北京时间10月12日(周六)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由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品质发展”有关情况。在近期货币政策重磅发力之后,增量财政政策如何发力,引发市场的期待。
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及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的通知》。该政策通过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及主要股东提供低息贷款,首期额度为3000亿元,年利率为1.75%,贷款期限为一年,并可视情况展期。此外,人民银行同步启动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SFISF),首批参与的证券和基金公司有20家,申请额度已超2000亿元。
受此利好消息带动,美股和港股相关概念股迅速上涨。至10月18日收盘,恒生科技指数大涨5.77%,显示出市场对政策的积极反应。
中国财政政策
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今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下一步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考虑。
财政支出规模扩大
2024年财政赤字安排4.06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9万亿元,发行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达到28.55万亿元。
税费优惠政策优化
1-8月份,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超1.8万亿元。
国内有效需求扩大
1-9月发行新增专项债券3.6万亿元,支持项目超过3万个,用作项目资本金超2600亿元。
基层“三保”和重点领域保障加强
中央财政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超10万亿元,加大对科技、乡村全面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基本民生保障力度加大
中央财政下达就业补助资金667亿元,1-9月全国教育支出超过3万亿元,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
中央财政安排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超过2.2万亿元的基础上,2024年又安排1.2万亿元的额度,支持地方特别是高风险地区化解存量债务风险。
增量政策举措推出
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地方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和财力空间来促发展、保民生。
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这些银行抵御风险和信贷投放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国庆节前已向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下一步还将针对学生群体加大奖优助困力度,提升整体消费能力。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表示:对增量政策,要有信心。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投资者应对中国的增量政策保持信心。政策目标包括宏观调控、扩大内需和推动房地产市场稳定。应关注政策的整体框架,而非单一数据。同时,要理解政策不仅仅是数字游戏,需考虑其对市场情绪的影响。未来,还会有更多政策推出,投资者应关注关键措施,如支持民营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的进展。
金融组合拳简介
政策现状:
中国政府为应对经济放缓,推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被称为“金融组合拳”,主要涵盖降准、降息、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等多个措施。这些措施的目标是通过增加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增强企业和个人的投资信心。具体举措包括:
降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直接释放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预计最高可释放2万亿元人民币资金
降息: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促进消费和投资。
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通过资产质押,从央行获取流动性。
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引导银行提供贷款,支持上市公司和股东回购和增持股票。
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
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和首付比例降低:以支持房地产市场的复苏,推动居民住房消费。
此外,市场对平准基金的预期也在逐步升温。平准基金旨在通过直接干预股市稳定股价,类似于之前日本和韩国的做法。这意味着中国有可能采取更直接的股市干预措施,进一步提振市场情绪。
金融组合拳的影响
本次政策刺激是否持久?
政策的持续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经济复苏的速度和全球经济环境。当前的政策设计既包含短期的流动性刺激,也包含中长期的结构性改革,目标是在持续的经济调整中保持市场的稳定发展。例如,降准和降息将长期为市场提供资金支持,而房贷利率调整则主要是为了激活房地产市场的中长期需求。
对股市的影响:
资金面: 降准和降息政策释放了大量流动性,这将直接推动股市的资金流入,截至9月27日收盘,港股恒生指数收涨3.55%,站上20000点大关,全日成交额4457.48亿港元,创历史新高。资金宽松的环境下,市场的资金成本降低,尤其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如房地产、金融)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此外,资金宽裕还将刺激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偏好,进而推高股市。
政策面: 这些政策对于房地产、基建等传统行业的支持非常明显,同时也会对科技、消费等新兴行业产生积极影响。特别是政府政策明确指出要支持科技创新和新基建,这对科技股和相关产业链上的公司来说是重大利好。
国际影响:
全球资本市场的反应也密切关注中国的经济政策走向。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但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复苏为中概股、港股以及中国资产的全球布局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投资者普遍看好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保持的重要地位。
超低配中国资产的海外对冲基金开始涌入。高盛表示,中国股票已连续8天在高盛PB业务(宏观经理、量化和和多策略管理人,即短期交易者)被买入,但传统的长线投资者(long-only)仍没有开始行动。这一群体可能会被迫增加仓位。
*图:截至 2024 年 9 月 26 日累计净流入。来源:高盛
当前中国资产值得买吗?
估值水平:
据Wind,截至9月23日,中概股估值为17.75倍,已远低于过去五年估值中位数以及机会值。相对于历史水平来看,金龙指数仍在底部。
*中国互联网 50 指数 PE 走势图。来源:Wind
大行观点:
国际投行普遍认为,中国资产的估值已经具备吸引力。摩根大通、高盛、瑞银等外资投行纷纷发声,坚定看好中国资产。综合来看,外资机构认为,近期政策“组合拳”对经济基本面与股市均有明显的提振效果,在多重利好因素作用下,现在是投资中国股市的好时机,看好股市回升。
“央行24日发布的政策超出了市场预期,旨在恢复市场信心。”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朱海斌表示。
据摩根大通测算,存量房贷利率平均下行幅度在0.5个百分点左右,此举将减少大约1500亿元的抵押贷款利息支出。而央行首次设立的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则有利于提升机构和上市公司的资金获取能力和增持股票能力。
*请前往 老虎国际 APP 的“奖励中心”查看奖励使用方式和要求。 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如何把握投资机遇
中概股:
近期中概股在美股市场表现出色,尤其是科技股和消费类股。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为代表的中概股指数在中国经济政策利好和美联储政策转向的双重作用下持续上涨。龙头股如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公司具有较强的基本面支持,值得投资者关注。
ETF:
对于希望通过低成本方式参与中国资产投资的投资者,ETF是一个理想的工具。投资者可以选择追踪中国科技股、基建股或消费股的ETF。例如,KWEB(KraneShares CSI China Internet ETF)是专注于中国互联网公司的ETF,受益于中国政策面的科技支持。同时,一些追踪港股或A股大盘股的ETF也是不错的选择。
港股
港股市场是中国企业重要的融资平台,许多内地企业在港交所上市。香港金融市场受益于中国政策的支持,特别是在金融股和地产股领域。许多优质的港股标的目前估值相对较低,具有较大的上涨潜力。例如,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平安等金融股在当前环境下值得长期投资者重点关注。
新兴市场基金
在美股市场上,反映新兴市场表现的ETF也因中国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而走强。比如,iShares MSCI新兴市场ETF(EEM)和Vanguard新兴市场ETF(VWO)等大型新兴市场基金,都受到了投资者的关注。数据显示,近期这些ETF的看涨期权交易量也大幅上升,表明市场对新兴市场未来走势持乐观态度
*活动条款适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活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